轩的来源
新百家姓排名:0
轩[轩,读音作hǎn(ㄏㄢˇ),不可读作xuān(ㄒㄩㄢ)]
一.姓氏渊源:
第一个渊源:源于姬姓,出自轩辕黄帝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
史籍记载:轩,姓也,黄帝号轩辕,后因为氏。轩氏,轩辕之后。
史籍《姓解·六三》、《姓苑》中均记载:“轩氏、辕氏、轩辕氏,皆黄帝之后。黄帝之后以号为姓,轩辕即黄帝,姓公孙或言,姓姬。黄帝,少典氏之子。黄帝共二十五子,十二子有姓。”
著名东汉后期思想家、政治家王符在所著的《潜夫论·志士姓》中记载:“轩氏、丰氏、驷氏、游氏、国氏、然氏、孔氏、羽氏、良氏、大季氏,十族之祖穆公之子也,各以字为姓。”
轩氏、轩辕氏、辕氏、轩丘氏皆黄帝之后裔,各有各的支系,乃四种姓氏。
周穆王姬满为西周朝第五代君主,周昭王之子,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于神话色彩的君王之一。传说他享寿一百零五岁,在位时间为五十五年(公元前976~前922年,一说公元前1001~前947年,待考)。据汲县西战国墓所出土的典籍《穆天子传》记载,周穆王喜好游历,曾于周穆王十三~十七年(公元前963~前959年或公元前988~前984年,待考),驾八骏之乘驱驰九万里,西行至“飞鸟之所解羽”的昆仑之丘,晋观黄帝之宫。他还设宴于瑶池,与西王母做歌相和。据考证,当时周穆王西游之地,就在今里海与黑海之间的一带旷原。后因徐戎造反,方赶回中原组织平乱。
周穆王一生都致力于向四方发展,他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进贡,而两次发兵征伐犬戎,获其五王,并把部分戎人迁到太原(今甘肃镇原)。他还率军东攻徐戎,平服了徐戎的叛乱,之后在涂山(今安徽怀远)大会数百诸侯,巩固了西周王朝在东南地区的统治。
周穆王制定了“墨、劓、膑、宫、大辟”五刑,其细则竟达三千条之多。后世流传有周穆王西征的故事,如晋朝汲冢出土战国竹简《穆天子传》,其中虽多夸张,但毕竟反映了当时周穆王意欲周游天下,以及西周王朝与西北各方国部落往来的情况。
周穆王的后裔分衍有十大支姓,即轩氏、丰氏、驷氏、游氏、国氏、然氏、孔氏、羽氏、良氏、大季氏。除姬姓外,其轩氏为当首之氏,号称“中华第一氏”。
第二个渊源:源于芈姓,出自战国后期楚国王族后裔轩丘氏,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。
轩丘氏复姓系出楚顷襄王熊横,熊横迁都于陈国。其后裔楚文庶子被其封于轩丘为采邑,称轩丘氏。到汉朝时期有梁国宰相轩丘豹,其后省文简化为轩氏、丘氏。
轩丘,按史籍《史记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记载:“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。”已经说得非常清楚,当时的罗川县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正宁县。现存正宁县博物馆的北宋大中祥符二年(公元1009年)所立的《大宋宁州承天观之碑》记载:“兹县(隋罗川县,今正宁县)据罗川之上游,实彭原之属邑,气象葱蔚……人敦忠义之风,俗勤稼穑之事。轩丘在望,乃有熊得道之乡;豳土划疆,本公刘积德之地……轩辕师广成于前,夏禹尊子于后。”
这里所说的“轩丘”就是罗水上游的桥山,因为有氏而得名。子午山也称子午岭,即史籍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所说“黄帝崩,葬桥山”的桥山。清朝乾隆二十七年(公元1762年)庆阳知府赵本植修纂的《庆阳府志》记载:“黄帝陵在罗川县城东子午山旁。”民国十四年(公元1925年),正宁县知事苏绍泉修纂的《正宁县志》记述得更清楚:“黄帝陵在县东南湫头镇东北西头村之桥山,当谷一峰耸起,草木葱蔚,上有荒冢,旁立一碑,镌字:黄帝葬衣冠处。”此黄帝冢,正是汉武帝北巡朔方,勒兵十余万,还祭黄帝冢于桥山的地方。
因此,轩丘即今甘肃省正宁县罗水上游的桥山。
第三个渊源:源于姬姓,出自轩辕黄帝后裔军氏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
据史籍《潜夫论·志士姓》记载,古有军氏,为周朝时期郑武公之子共叔段之后,后军氏大多改为轩氏。
第四个渊源: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子喜,属于以通义字讹为氏。
据史籍《风俗通义佚文》、《左传》记载,郑国有公子喜,字子罕,其后为罕氏。在古代,“轩”与“罕”字通,如在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中记为罕虎,而在《春秋公羊传》中则记为轩虎。
其后裔以“轩”比“罕”为尚,遂为轩氏。
二.各支始祖:
轩汝君、轩汝臣、轩汝义:清雍正三年~乾隆八年(公元1725~1743年),于河北永平府玉田迁居辽西,有二百多年的历史。原分布:一葫芦岛南票区暖池塘镇札木沟村;二朝阳市朝阳县根德乡邱家村;三锦州市黑山县无梁殿镇轩三家村。现分布:葫芦岛市龙港区、朝阳市、朝阳县、阜新市海洲区、彰武县、黑山县、新立屯、沈阳市、北京市,共有四五百人,一百五十多户,九代人。是为辽宁轩氏三祖。
三.迁徙分布:
始祖汝君、汝臣、汝义于河北永平府玉田县迁居关东,有近二百年的历史。分布地:奉天府暖池塘、承德府朝阳县根德、新民府广宁县黑山。现分布:葫芦岛市、朝阳市、锦州市、阜新市、沈阳市、北京市、杭州市、南昌市。
永平府:商孤竹国,春秋山戎肥子二国地明置永平府,清属河北省,民国废,治所为今河北省卢龙县。
玉田县:春秋时为大卤之区,汉为右北平郡无终县地,隋末改无终县为渔阳县,唐分渔阳虽置无终县,改曰玉田,清属河北省遵化州,今属河北省津海道,在辽宁省锦西县北二十五里,东滨女儿河,西隔柳条边界热河朝阳县。
朝阳县:明初为营州卫地,后废入泰宁卫,清初内属,乾隆初隶塔子沟厅,寻析置三座塔厅,又改设朝阳县,属承德府,光绪间升为朝阳府,民国仍改县,属热河特别区域热河道,县治即古龙城,地滨大凌河,当承德入奉天之道,亦要区也,锦朝铁路以此为终点。
黑山县:向为辽宁省广宁县分管地,清光绪间析置镇安县,属辽宁省新民府,民国改今名,属辽宁辽沈道,县治附近有小黑山,故名,京奉铁路经之。
今中国大陆各省、台湾省、香港特别行政区、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,均有轩氏族人分布。
四.郡望:
上党郡:战国时期韩国置郡,秦国灭韩国后承之,治所在壶关(今山西长治),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长子县。西汉朝时期移治到长子(今山西长子),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境内沁水东部地区即今山西省长治市一带。
郃阳县:今陕西省合阳县,1964年9月国务院更改生僻地名,改“郃”为“合”,称合阳县。。郃阳县历史悠久,早在新石器时代,就有先民在合阳土地上繁衍生息,部落时代有华氏部族聚居之地。夏、商、周时期为古“华国”,亦名“有华国”;春秋时期为晋国辖区,战国时期归属魏国。魏文侯十七年(公元前429年)在黄河西岸的郃水(亦称洽水,清初断流)北岸筑城,取名“郃阳城”。秦朝时期置“郃阳邑”。1964年9月国务院更改生僻地名,称合阳县。
渔阳郡:秦朝时期置渔阳县,其时地在今北京密云西南一带地区。秦、汉、魏、晋诸朝均为渔阳郡。隋朝末年改无终县(今河北玉田)为渔阳,即今河北蓟县。隋朝时期为玄州渔阳郡、唐朝时期为蓟州渔阳郡。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。明朝时期省入蓟州。
八.历史名人:
轩 虎、轩 达:(生卒年待考),兄弟俩。著名春秋时期郑国大夫,经学家。
轩 和:(生卒年待考),著名汉朝谏议大夫,经学家。
轩彦绩:(生卒年待考),著名宋朝登科进士。
轩同轷:(生卒年待考),著名宋朝登科进士。
轩 成:(生卒年待考),著名元朝登科进士。
轩 輗:(公元?~1464年待考),字惟行,一字惟衡;河南鹿邑人。著名明朝大臣。
明朝永乐二十二年(公元1424年)进士,授行人司副。明宣德六年用荐改御使,明正统五年晋升为浙江按察使。
明正统五(公元1440年),轩輗超擢浙江按察史,浙江历任官员奢侈浪费,轩輗到决心力戒矫之.他寒暑一青布袍,补缀殆遍.居常蔬食,妻儿老小亲操井臼.他与属僚约定:三日出奉钱市肉,不得过一斤,僚属多不能堪,即便故友来,轩輗也食惟一豆,只不过多一鸡黍罢了,让众官员惊以为异。在轩輗的带动下浙江官场风气大变。当时镇守内臣阮随,布政史孙原贞,杭州知府陈复,仁和知县许璞居官皆廉,一方大治。
轩輗孤峭,遇见没有操守贤能的官员不与往来。在任按察史期间,他到同僚家饮酒,回来后抚其腹曰:“此中有脏物也!”
在京城,都御使张纯置酒请客,轩輗对他的奢侈很厌恶,拒而不往。张纯将酒馔送上门来,轩輗也不纳。到了年底,皇帝下旨礼部拜表庆祝,而轩輗独居一室,撤烛端坐。拜表庆贺尚未结束,他竟然回去了,未尝与僚友告别。僚友闻讯赶来,他竟避而不见。
轩輗不愿意与僚友们大吃大喝,与之同乐,认为吃喝乃官场之大忌。从此,众官员不感直视轩輗。可见其清操闻天下,与耿九畴齐名,语廉史必日轩耿!
明天顺元年(公元1457年)农历2月,轩輗奉旨回京都任刑部尚书.数月后,因病上书请求告病还乡。明英宗召之问道:“昔浙江廉吏考满归,行李仅一簏,乃卿耶?”轩輗顿首谢,皇帝赐与白银嘉奖,准予所请。因轩輗居官廉政,不治家业,全部家当只有一竹筐,“一簏廉吏”留传至今!
明天顺二年(公元1458年)南京督理粮储缺官,明英宗朱祁镇问大臣李贤,朝中谁能胜任此职?李贤力荐轩輗:此人清廉,唯他最适。明英宗将告病还乡的轩輗召回朝中,任命他为左都御史前往淮上督粮。轩輗在途中坐船不慎落入水中,浑身湿透。正直霜降,而行李中竟无一件替换衣物。地方官员来见,他竟披被接见,当地府衙要做衣服与他,轩輗予以否决,只能等旧青布袍烤干之后才穿上,可见其勤俭廉政。
明天顺八年(公元1464年)夏季,轩輗老乞骸骨,自知大限已到,不待明英宗许可径归,同年五月二十四日抵家而卒。他的寿衣还是那件补缀殆遍的旧青布袍,内衫亦无一件是新的。他临终前告戒儿子轩维名:“吾食吾禄,民脂民膏,下民易虐,上天难欺.尔等日后从仕,切记洁身自好,要清廉自律!”
明英宗闻轩輗卒,痛心疾首。明万历中,赠少保,赐谥号“端肃”。
轩輗的一生历经了明朝永乐、宣德、正统、景泰、天顺五朝。他为官惩吏道贪墨,矫厉绝俗,物不能干!明英宗曾感叹:“得百轩輗,而天下不足以为治,况三百年仅一轩輗乎!”
本书按:嗟呼,今中国竟无一轩輗也!
轩万春:(生卒年待考),字彦绩;辽西人氏,祖籍京东玉田。著名晚清秀才、书法家。
师承皇象、钟繇,工真、草、隶、行,其笔法朴质古情,沉着痛快,文而不华,质而不野。
其书法下笔着意变化;收笔处回锋藏颖。善藏锋,注意顿挫中宫收紧,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,纵伸横逸,如荡桨、如撑舟,气魄宏大,气宇轩昂。
轩世荣:(生卒年待考),字軏;辽西人氏,祖籍京东玉田。著名民国文人、书法家。
其书体既重师承,又多创新,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,以行草见长,笔力爽劲洒脱,运转变通;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,却亦见功力,气贯笔端,形神兼备。
其书法笔势坚劲,能够兼融飘逸与沉着婀娜与刚健的不同艺术特点,做到质、妍的统一。轩氏的用笔特点是:点画之内给人以丰满圆转,轻重映带,变化无穷的直观印象。
擅治印,其篆法严谨,刀法坚实挺拔,章法工稳停匀而富有变化。他的印章刀法稳重而灵动,加之其章法上分间布白,严整茂密,十分精到,在精严之下,汰去雕饰之气,给人以自然、恬静、茂丰的艺术感染力。不拘于法,妙趣横生,风格飘逸,疏密有致,自然得势。
轩锡明:(公元1949~今),原名轩西明,笔名西民、陈子;河南桂颖人。著名当代小说作家。
1968年毕业于青海省贵德县中学,现为青海省贵德县文化馆创作员,国家二级作家(副高职称)。青海省作家协会理事,青海省海南州作家协会副主席,贵德县文学爱好者协会主席。
1979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,主要写小说和散文,也涉及儿童文学和报告文学,迄今共发表中篇小说十多部,短篇小说四十多篇和大量的散文。
出版有小说集《摩琴》、《背水者》两部。共发表作品一百三十余万字,有省内外有广泛影响,短篇小说《赶马车的小伙子》于1988年2月青春杂志发表,同年4月小说月报转载。
1984年获青海省首届文艺评奖优秀作品奖—省政府最高文艺奖;中篇小说《背水者》1990年第二期小说家重点推出,当年青年省文艺理论研究召开讨论会,1994年获青海省第三届文艺评奖优秀作品奖。
中篇小说《苦糜子炒面》,1997年获海南州文学评奖二等奖,文学创作之余,搜集整理有大量的民间故事和方言俚语,并参与县志编和文史资料工作。
他还积极组织和辅导有贵德县文学爱好者协会,为培养文学新人做了大量的工作。
轩静渊:(公元1936~今),女,河北定县人。著名西南农业大学教授。
1957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。1982~1984年在日本东京农工大学植物防疫学科学习。现任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教授,昆虫教研室主任。
主讲《植物化学保护》、《农业昆虫学》、《植物抗虫原理及应用》、《储藏物昆虫学》等课程。参加“水稻三化螟预测及 防治”研究,获重庆市重木科技四等奖。
1984~1989年参加“万源科技扶贫综合技术开发与推广”,该课题1991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。被评为农业部科技扶贫先进工作者。
主持“食品虫螨霉生态及控制”等项研究。发表论文三十余篇:合著《植物抗虫性概论》、全国统编教材《农业昆虫学》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。
轩玉亭:(公元1947~今),河南临颖人。河南省豫剧二团,豫剧表演艺术家,国家一级演员。
1966年毕业于河南省戏曲学校主攻生丑行,中国戏剧家协会会 员,中国戏曲学会会员,河南省戏曲学会会员,河南省第二次文代会代表。
1994年“全国豫剧名丑大赛”金奖获得者,三十多年来,他在豫剧《李双双》、《沙 家浜》、《杜鹃山》、《十五贯》、《唐知县审诰命》、《井尸案》、《梵王宫》、《喜迎公堂》等数十部剧目中成功地塑造了孙喜旺、刁德一、温其久、娄阿鼠、唐成、胡图、叶律寿、知县等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。特别是由他主演的《唐知县审诰命》在首都庆三十年献礼演出中,荣获演出、创作两项一等奖,在北京引起轰动。
1986年他又主演《唐》剧代表豫剧赴香港参加“中国首届地方戏曲展”,在香港一炮打响,受到当地数十家报刊的赞扬,为河南豫剧争得了荣誉。
1997年赴新加坡演出,博采京、昆、川、豫诸家名丑之长,形成独具风采的表演风格,是豫剧界一位颇有影响的著名丑角演员,他参加录制的音像品经常播放并发行国内外,他担任主角的广播剧《老羊倌与俏寡妇》荣获全国广播剧蜀秀杯一等奖。
轩鸿瑞:(生卒年待考),号墨子,轩輗之后;河南鄢陵人。著名书法家。
工真、草、隶、行,尤擅草。他自己以继承“二王”传统为自豪,字字有法,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,潇洒磊落,变幻莫测的狂草,其状惊世骇俗。而笔法率意颠逸,千变万化,终不离魏晋法度,变化中达到统一,把裹与藏、肥与瘦、疏与密、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。
章法上,重视整体气韵,兼顾细节的完美,成竹在胸,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,独出机巧。鸿瑞的用笔特点,主要是善于在正侧、偃仰、向背、转折、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、沉着痛快的风格。字的起笔往往颇重,到中间稍轻,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。捺笔的变化也很多,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,有时在落笔,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,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。勾也富有特色。
轩鸿瑞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,欲左先右,欲扬先抑,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、骏快飞扬的神气,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,故而出于天真自然,绝不矫揉造作。
轩洛民:(公元1954~今),安徽亳州人。著名糖尿病主任医师。
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。曾任南郊医院副院长、内科主任。现任南市区医院院长。
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三十年,致力于糖尿病和精神病的研究治疗,取得显著成就。创办亳州市精神病院和糖尿病研究所,研制开发的新中成药降糖3#、降糖8#应用临床取得显著疗效,深受患者欢迎。
临床中注重经验的总结,撰写论文“关于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疗法”被安徽省精神病学会做为年会必读论文;“浅谈糖尿病形成的原因及防治”被授予优秀论文奖,编入《临床医学荟萃》一书;“对糖尿病合并症治疗的基本原则”载入《临床医学治验》一书。
一.姓氏渊源:
第一个渊源:源于姬姓,出自轩辕黄帝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
史籍记载:轩,姓也,黄帝号轩辕,后因为氏。轩氏,轩辕之后。
史籍《姓解·六三》、《姓苑》中均记载:“轩氏、辕氏、轩辕氏,皆黄帝之后。黄帝之后以号为姓,轩辕即黄帝,姓公孙或言,姓姬。黄帝,少典氏之子。黄帝共二十五子,十二子有姓。”
著名东汉后期思想家、政治家王符在所著的《潜夫论·志士姓》中记载:“轩氏、丰氏、驷氏、游氏、国氏、然氏、孔氏、羽氏、良氏、大季氏,十族之祖穆公之子也,各以字为姓。”
轩氏、轩辕氏、辕氏、轩丘氏皆黄帝之后裔,各有各的支系,乃四种姓氏。
周穆王姬满为西周朝第五代君主,周昭王之子,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于神话色彩的君王之一。传说他享寿一百零五岁,在位时间为五十五年(公元前976~前922年,一说公元前1001~前947年,待考)。据汲县西战国墓所出土的典籍《穆天子传》记载,周穆王喜好游历,曾于周穆王十三~十七年(公元前963~前959年或公元前988~前984年,待考),驾八骏之乘驱驰九万里,西行至“飞鸟之所解羽”的昆仑之丘,晋观黄帝之宫。他还设宴于瑶池,与西王母做歌相和。据考证,当时周穆王西游之地,就在今里海与黑海之间的一带旷原。后因徐戎造反,方赶回中原组织平乱。
周穆王一生都致力于向四方发展,他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进贡,而两次发兵征伐犬戎,获其五王,并把部分戎人迁到太原(今甘肃镇原)。他还率军东攻徐戎,平服了徐戎的叛乱,之后在涂山(今安徽怀远)大会数百诸侯,巩固了西周王朝在东南地区的统治。
周穆王制定了“墨、劓、膑、宫、大辟”五刑,其细则竟达三千条之多。后世流传有周穆王西征的故事,如晋朝汲冢出土战国竹简《穆天子传》,其中虽多夸张,但毕竟反映了当时周穆王意欲周游天下,以及西周王朝与西北各方国部落往来的情况。
周穆王的后裔分衍有十大支姓,即轩氏、丰氏、驷氏、游氏、国氏、然氏、孔氏、羽氏、良氏、大季氏。除姬姓外,其轩氏为当首之氏,号称“中华第一氏”。
第二个渊源:源于芈姓,出自战国后期楚国王族后裔轩丘氏,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。
轩丘氏复姓系出楚顷襄王熊横,熊横迁都于陈国。其后裔楚文庶子被其封于轩丘为采邑,称轩丘氏。到汉朝时期有梁国宰相轩丘豹,其后省文简化为轩氏、丘氏。
轩丘,按史籍《史记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记载:“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。”已经说得非常清楚,当时的罗川县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正宁县。现存正宁县博物馆的北宋大中祥符二年(公元1009年)所立的《大宋宁州承天观之碑》记载:“兹县(隋罗川县,今正宁县)据罗川之上游,实彭原之属邑,气象葱蔚……人敦忠义之风,俗勤稼穑之事。轩丘在望,乃有熊得道之乡;豳土划疆,本公刘积德之地……轩辕师广成于前,夏禹尊子于后。”
这里所说的“轩丘”就是罗水上游的桥山,因为有氏而得名。子午山也称子午岭,即史籍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所说“黄帝崩,葬桥山”的桥山。清朝乾隆二十七年(公元1762年)庆阳知府赵本植修纂的《庆阳府志》记载:“黄帝陵在罗川县城东子午山旁。”民国十四年(公元1925年),正宁县知事苏绍泉修纂的《正宁县志》记述得更清楚:“黄帝陵在县东南湫头镇东北西头村之桥山,当谷一峰耸起,草木葱蔚,上有荒冢,旁立一碑,镌字:黄帝葬衣冠处。”此黄帝冢,正是汉武帝北巡朔方,勒兵十余万,还祭黄帝冢于桥山的地方。
因此,轩丘即今甘肃省正宁县罗水上游的桥山。
第三个渊源:源于姬姓,出自轩辕黄帝后裔军氏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
据史籍《潜夫论·志士姓》记载,古有军氏,为周朝时期郑武公之子共叔段之后,后军氏大多改为轩氏。
第四个渊源: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子喜,属于以通义字讹为氏。
据史籍《风俗通义佚文》、《左传》记载,郑国有公子喜,字子罕,其后为罕氏。在古代,“轩”与“罕”字通,如在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中记为罕虎,而在《春秋公羊传》中则记为轩虎。
其后裔以“轩”比“罕”为尚,遂为轩氏。
二.各支始祖:
轩汝君、轩汝臣、轩汝义:清雍正三年~乾隆八年(公元1725~1743年),于河北永平府玉田迁居辽西,有二百多年的历史。原分布:一葫芦岛南票区暖池塘镇札木沟村;二朝阳市朝阳县根德乡邱家村;三锦州市黑山县无梁殿镇轩三家村。现分布:葫芦岛市龙港区、朝阳市、朝阳县、阜新市海洲区、彰武县、黑山县、新立屯、沈阳市、北京市,共有四五百人,一百五十多户,九代人。是为辽宁轩氏三祖。
三.迁徙分布:
始祖汝君、汝臣、汝义于河北永平府玉田县迁居关东,有近二百年的历史。分布地:奉天府暖池塘、承德府朝阳县根德、新民府广宁县黑山。现分布:葫芦岛市、朝阳市、锦州市、阜新市、沈阳市、北京市、杭州市、南昌市。
永平府:商孤竹国,春秋山戎肥子二国地明置永平府,清属河北省,民国废,治所为今河北省卢龙县。
玉田县:春秋时为大卤之区,汉为右北平郡无终县地,隋末改无终县为渔阳县,唐分渔阳虽置无终县,改曰玉田,清属河北省遵化州,今属河北省津海道,在辽宁省锦西县北二十五里,东滨女儿河,西隔柳条边界热河朝阳县。
朝阳县:明初为营州卫地,后废入泰宁卫,清初内属,乾隆初隶塔子沟厅,寻析置三座塔厅,又改设朝阳县,属承德府,光绪间升为朝阳府,民国仍改县,属热河特别区域热河道,县治即古龙城,地滨大凌河,当承德入奉天之道,亦要区也,锦朝铁路以此为终点。
黑山县:向为辽宁省广宁县分管地,清光绪间析置镇安县,属辽宁省新民府,民国改今名,属辽宁辽沈道,县治附近有小黑山,故名,京奉铁路经之。
今中国大陆各省、台湾省、香港特别行政区、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,均有轩氏族人分布。
四.郡望:
上党郡:战国时期韩国置郡,秦国灭韩国后承之,治所在壶关(今山西长治),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长子县。西汉朝时期移治到长子(今山西长子),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境内沁水东部地区即今山西省长治市一带。
郃阳县:今陕西省合阳县,1964年9月国务院更改生僻地名,改“郃”为“合”,称合阳县。。郃阳县历史悠久,早在新石器时代,就有先民在合阳土地上繁衍生息,部落时代有华氏部族聚居之地。夏、商、周时期为古“华国”,亦名“有华国”;春秋时期为晋国辖区,战国时期归属魏国。魏文侯十七年(公元前429年)在黄河西岸的郃水(亦称洽水,清初断流)北岸筑城,取名“郃阳城”。秦朝时期置“郃阳邑”。1964年9月国务院更改生僻地名,称合阳县。
渔阳郡:秦朝时期置渔阳县,其时地在今北京密云西南一带地区。秦、汉、魏、晋诸朝均为渔阳郡。隋朝末年改无终县(今河北玉田)为渔阳,即今河北蓟县。隋朝时期为玄州渔阳郡、唐朝时期为蓟州渔阳郡。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。明朝时期省入蓟州。
八.历史名人:
轩 虎、轩 达:(生卒年待考),兄弟俩。著名春秋时期郑国大夫,经学家。
轩 和:(生卒年待考),著名汉朝谏议大夫,经学家。
轩彦绩:(生卒年待考),著名宋朝登科进士。
轩同轷:(生卒年待考),著名宋朝登科进士。
轩 成:(生卒年待考),著名元朝登科进士。
轩 輗:(公元?~1464年待考),字惟行,一字惟衡;河南鹿邑人。著名明朝大臣。
明朝永乐二十二年(公元1424年)进士,授行人司副。明宣德六年用荐改御使,明正统五年晋升为浙江按察使。
明正统五(公元1440年),轩輗超擢浙江按察史,浙江历任官员奢侈浪费,轩輗到决心力戒矫之.他寒暑一青布袍,补缀殆遍.居常蔬食,妻儿老小亲操井臼.他与属僚约定:三日出奉钱市肉,不得过一斤,僚属多不能堪,即便故友来,轩輗也食惟一豆,只不过多一鸡黍罢了,让众官员惊以为异。在轩輗的带动下浙江官场风气大变。当时镇守内臣阮随,布政史孙原贞,杭州知府陈复,仁和知县许璞居官皆廉,一方大治。
轩輗孤峭,遇见没有操守贤能的官员不与往来。在任按察史期间,他到同僚家饮酒,回来后抚其腹曰:“此中有脏物也!”
在京城,都御使张纯置酒请客,轩輗对他的奢侈很厌恶,拒而不往。张纯将酒馔送上门来,轩輗也不纳。到了年底,皇帝下旨礼部拜表庆祝,而轩輗独居一室,撤烛端坐。拜表庆贺尚未结束,他竟然回去了,未尝与僚友告别。僚友闻讯赶来,他竟避而不见。
轩輗不愿意与僚友们大吃大喝,与之同乐,认为吃喝乃官场之大忌。从此,众官员不感直视轩輗。可见其清操闻天下,与耿九畴齐名,语廉史必日轩耿!
明天顺元年(公元1457年)农历2月,轩輗奉旨回京都任刑部尚书.数月后,因病上书请求告病还乡。明英宗召之问道:“昔浙江廉吏考满归,行李仅一簏,乃卿耶?”轩輗顿首谢,皇帝赐与白银嘉奖,准予所请。因轩輗居官廉政,不治家业,全部家当只有一竹筐,“一簏廉吏”留传至今!
明天顺二年(公元1458年)南京督理粮储缺官,明英宗朱祁镇问大臣李贤,朝中谁能胜任此职?李贤力荐轩輗:此人清廉,唯他最适。明英宗将告病还乡的轩輗召回朝中,任命他为左都御史前往淮上督粮。轩輗在途中坐船不慎落入水中,浑身湿透。正直霜降,而行李中竟无一件替换衣物。地方官员来见,他竟披被接见,当地府衙要做衣服与他,轩輗予以否决,只能等旧青布袍烤干之后才穿上,可见其勤俭廉政。
明天顺八年(公元1464年)夏季,轩輗老乞骸骨,自知大限已到,不待明英宗许可径归,同年五月二十四日抵家而卒。他的寿衣还是那件补缀殆遍的旧青布袍,内衫亦无一件是新的。他临终前告戒儿子轩维名:“吾食吾禄,民脂民膏,下民易虐,上天难欺.尔等日后从仕,切记洁身自好,要清廉自律!”
明英宗闻轩輗卒,痛心疾首。明万历中,赠少保,赐谥号“端肃”。
轩輗的一生历经了明朝永乐、宣德、正统、景泰、天顺五朝。他为官惩吏道贪墨,矫厉绝俗,物不能干!明英宗曾感叹:“得百轩輗,而天下不足以为治,况三百年仅一轩輗乎!”
本书按:嗟呼,今中国竟无一轩輗也!
轩万春:(生卒年待考),字彦绩;辽西人氏,祖籍京东玉田。著名晚清秀才、书法家。
师承皇象、钟繇,工真、草、隶、行,其笔法朴质古情,沉着痛快,文而不华,质而不野。
其书法下笔着意变化;收笔处回锋藏颖。善藏锋,注意顿挫中宫收紧,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,纵伸横逸,如荡桨、如撑舟,气魄宏大,气宇轩昂。
轩世荣:(生卒年待考),字軏;辽西人氏,祖籍京东玉田。著名民国文人、书法家。
其书体既重师承,又多创新,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,以行草见长,笔力爽劲洒脱,运转变通;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,却亦见功力,气贯笔端,形神兼备。
其书法笔势坚劲,能够兼融飘逸与沉着婀娜与刚健的不同艺术特点,做到质、妍的统一。轩氏的用笔特点是:点画之内给人以丰满圆转,轻重映带,变化无穷的直观印象。
擅治印,其篆法严谨,刀法坚实挺拔,章法工稳停匀而富有变化。他的印章刀法稳重而灵动,加之其章法上分间布白,严整茂密,十分精到,在精严之下,汰去雕饰之气,给人以自然、恬静、茂丰的艺术感染力。不拘于法,妙趣横生,风格飘逸,疏密有致,自然得势。
轩锡明:(公元1949~今),原名轩西明,笔名西民、陈子;河南桂颖人。著名当代小说作家。
1968年毕业于青海省贵德县中学,现为青海省贵德县文化馆创作员,国家二级作家(副高职称)。青海省作家协会理事,青海省海南州作家协会副主席,贵德县文学爱好者协会主席。
1979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,主要写小说和散文,也涉及儿童文学和报告文学,迄今共发表中篇小说十多部,短篇小说四十多篇和大量的散文。
出版有小说集《摩琴》、《背水者》两部。共发表作品一百三十余万字,有省内外有广泛影响,短篇小说《赶马车的小伙子》于1988年2月青春杂志发表,同年4月小说月报转载。
1984年获青海省首届文艺评奖优秀作品奖—省政府最高文艺奖;中篇小说《背水者》1990年第二期小说家重点推出,当年青年省文艺理论研究召开讨论会,1994年获青海省第三届文艺评奖优秀作品奖。
中篇小说《苦糜子炒面》,1997年获海南州文学评奖二等奖,文学创作之余,搜集整理有大量的民间故事和方言俚语,并参与县志编和文史资料工作。
他还积极组织和辅导有贵德县文学爱好者协会,为培养文学新人做了大量的工作。
轩静渊:(公元1936~今),女,河北定县人。著名西南农业大学教授。
1957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。1982~1984年在日本东京农工大学植物防疫学科学习。现任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教授,昆虫教研室主任。
主讲《植物化学保护》、《农业昆虫学》、《植物抗虫原理及应用》、《储藏物昆虫学》等课程。参加“水稻三化螟预测及 防治”研究,获重庆市重木科技四等奖。
1984~1989年参加“万源科技扶贫综合技术开发与推广”,该课题1991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。被评为农业部科技扶贫先进工作者。
主持“食品虫螨霉生态及控制”等项研究。发表论文三十余篇:合著《植物抗虫性概论》、全国统编教材《农业昆虫学》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。
轩玉亭:(公元1947~今),河南临颖人。河南省豫剧二团,豫剧表演艺术家,国家一级演员。
1966年毕业于河南省戏曲学校主攻生丑行,中国戏剧家协会会 员,中国戏曲学会会员,河南省戏曲学会会员,河南省第二次文代会代表。
1994年“全国豫剧名丑大赛”金奖获得者,三十多年来,他在豫剧《李双双》、《沙 家浜》、《杜鹃山》、《十五贯》、《唐知县审诰命》、《井尸案》、《梵王宫》、《喜迎公堂》等数十部剧目中成功地塑造了孙喜旺、刁德一、温其久、娄阿鼠、唐成、胡图、叶律寿、知县等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。特别是由他主演的《唐知县审诰命》在首都庆三十年献礼演出中,荣获演出、创作两项一等奖,在北京引起轰动。
1986年他又主演《唐》剧代表豫剧赴香港参加“中国首届地方戏曲展”,在香港一炮打响,受到当地数十家报刊的赞扬,为河南豫剧争得了荣誉。
1997年赴新加坡演出,博采京、昆、川、豫诸家名丑之长,形成独具风采的表演风格,是豫剧界一位颇有影响的著名丑角演员,他参加录制的音像品经常播放并发行国内外,他担任主角的广播剧《老羊倌与俏寡妇》荣获全国广播剧蜀秀杯一等奖。
轩鸿瑞:(生卒年待考),号墨子,轩輗之后;河南鄢陵人。著名书法家。
工真、草、隶、行,尤擅草。他自己以继承“二王”传统为自豪,字字有法,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,潇洒磊落,变幻莫测的狂草,其状惊世骇俗。而笔法率意颠逸,千变万化,终不离魏晋法度,变化中达到统一,把裹与藏、肥与瘦、疏与密、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。
章法上,重视整体气韵,兼顾细节的完美,成竹在胸,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,独出机巧。鸿瑞的用笔特点,主要是善于在正侧、偃仰、向背、转折、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、沉着痛快的风格。字的起笔往往颇重,到中间稍轻,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。捺笔的变化也很多,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,有时在落笔,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,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。勾也富有特色。
轩鸿瑞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,欲左先右,欲扬先抑,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、骏快飞扬的神气,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,故而出于天真自然,绝不矫揉造作。
轩洛民:(公元1954~今),安徽亳州人。著名糖尿病主任医师。
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。曾任南郊医院副院长、内科主任。现任南市区医院院长。
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三十年,致力于糖尿病和精神病的研究治疗,取得显著成就。创办亳州市精神病院和糖尿病研究所,研制开发的新中成药降糖3#、降糖8#应用临床取得显著疗效,深受患者欢迎。
临床中注重经验的总结,撰写论文“关于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疗法”被安徽省精神病学会做为年会必读论文;“浅谈糖尿病形成的原因及防治”被授予优秀论文奖,编入《临床医学荟萃》一书;“对糖尿病合并症治疗的基本原则”载入《临床医学治验》一书。